close
剛剛在看 email ,看到同學轉寄來的一封信
真正的卡奴應該是銀行的員工吧,為了這些人搞得日夜加班,民不聊生,被老闆剝削,還要被逼離職資譴. 這些辛苦工作誠實納稅的人,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稅金或自己公司的獲利去幫助那些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奢侈消費者.
再這樣搞下去,消金相關部門沒有利率,銀行可能裁撤或切割出售不獲利部門,外商銀行可能乾脆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 未來銀行失業的員工將有幾多? 這些人才叫[卡奴]吧? 有付出義務而無回報權利的才叫[奴]吧!
享受後不付錢叫[奴]??? 我知道的那叫[霸]叫[流氓]吧?
金融業同業應該站出來,不可以讓那些政客與三流電子媒體亂炒作,否則,大家失業淪為[卡奴]的日子也不久了!!!
想想也對,真正的卡奴應該是這些被『假』卡奴稿的焦頭爛額的銀行員工吧,我這同學也是在銀行工作,不過是在資訊部,所以應該還好吧? 呵 :tongue:
另外轉寄的信件底下附了一篇前天的新聞:
《新聞透視》
台灣又不守國際規則了?
記者 葉慧心
上周,某大國際發卡組織,選在碧海藍天的希臘舉行年會,幾位來自亞洲地區發卡銀行董事代表們,心情沉重地交換著對台灣處理卡債問題的看法,一家大型外銀亞洲信用卡負責人忍不住批評了起來:「Ridiculous!(可笑)」
對台灣愈演愈烈的「卡奴風波」,這位人士更擔心台灣若不照著一般國際性遊戲規則處理卡債紛爭,外銀在台投資將變得沒有保障,也會對台灣市場信心漸失。
事實上,近來已有美國運通及AIG友邦信用卡兩大外商信用卡公司,相繼退出台灣發卡市場。立法院提出民法205條修正案,擬將利率上限20%降至12%或10%,一位銀行資深人士聞訊慘叫一聲後說:「不守國際遊戲規則」的例證又添一樁。一家民營大型銀行高層則擔憂地說:「卡債問題現已出現道德風險了。」
銀行主管舉出最近的一個實例,某一信用卡客戶透支額度為60萬元,過去六年來都不曾動用過,今年2月間,這位客戶突然卯起來刷卡,把額度刷到「爆」,然後向銀行申請債務協商。
有愈來愈多的銀行,都碰到這類想要「趁火打劫」的案例。
然而,根據金管會規定,只要進入協商的案子,銀行在第三天起就不能對其催收債權。「連這種明顯有惡意欠債的道德風險案件,銀行竟也不能催債。」這位銀行高層對此現象相當不以為然。
最近金融股股價慘綠,即是反映當前市況。緊接在後的,不論是修正民法債編第205條,或是訂定個人破產法等,都讓銀行獲利面臨壓縮的不利情勢。金管會引述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卡債族支出中,有高達六成四是花在百貨公司、酒店、KTV、珠寶等非民生性消費之用。
針對真正的弱勢卡奴,銀行公會正主張籌組公益性質的資產管理公司(AMC),即由全體銀行合資成立公益AM-C,接收這類族群的信用貸款,等這些人有收入後再協商償債。
銀行業者設置公益AMC,協助紓解卡債金融問題背後的社會問題,也算是一種巧思。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李明賢認為,對於連基本生活都有困難的卡債客戶,銀行不能去催債,就可轉到公益AMC去處置;但刷卡買LV名牌皮包的人,卻又要求債務打折,恐怕就說不過去了。
「卡債引發的信用風險,也許還只是一個開端... 」更多尚未顯露有如藏在冰山之下的問題,讓銀行業者惴惴不安。
一位銀行高層分析,信用卡的風險主要是在於循環信用的部分,但現今連新的消費交易也都陸續發生問題,銀行承作風險愈來愈高的信貸業務,有如驚弓之鳥。
【2006-03-14/經濟日報/A4版/金融新聞】
於是我又想到,台灣再這樣被沒頭沒腦的立委、政府官員搞下去,會不會以後也不用發信用卡了?反正台灣人那麼沒信用,刷了卡又不繳錢,現金卡一借再借,過度的透支自己的信用,換來的是什麼?直接跟中國大陸一樣好了,銀行有多少錢,才可以刷多少錢,刷了馬上扣款,反正人民學不會管理自己的金融信用,只好讓金融業者來管理了,我想這樣問題應該會比較少吧?
剛剛也在另一個同學 marty 的 blog 看到他在發牢騷,我也順便調侃了一下所謂這些卡奴們,呵呵~~
其實可以把 30 萬個外籍勞工 都解約,讓他們回國去
然後讓 70 萬個卡奴來做這些外籍勞工的工作
嗯,太棒了!一舉兩得...
哈~~
勞工局有沒有聽到呀~~我的建議不錯呀~~
全站熱搜